Device display
设备展示
时间:2025-08-03 01:57:16
沿着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河谷一路前行,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李小飞正进行水电站地壳形变监测。他扎根白鹤滩10余年,对这里的数据熟稔于心。
日前,白鹤滩水电站传来好消息:总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。“能够在这样的重大工程中贡献力量,我十分自豪。”李小飞的感慨,也是千千万万职教学生的共同感受。
水轮机转轮安装现场,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张安贤负责操作大型10米立车。“这里早晚温差大,对转轮加工的精度影响很大。通过使用激光跟踪仪、实施全天多时段多次测量等,我们调试的水轮机转轮成功通过验收。”张安贤自豪地说。
——不舍昼夜,守护工程生命线。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后,运维任务随之而来。首批机组发电后,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毕业生蒋德体承担起6个水文站、18个雨量站的运行管理工作。“每天实时发送数据,为下游水电站的防洪、发电、航运等综合调度提供信息。”蒋德体说,“繁琐的工作,更需要细致与耐心。”
近年来,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作用,为关键技术攻关、工艺优化、设备研发等提供智力支持,成为重大工程技术突破的重要创新源和方案提供者。
云南高黎贡山隧道,地层复杂多变。面对“地质万花筒”,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庞鹏雕带领团队打破常规,将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建在隧道内部。泥泞中,他们对抗冻土,在“最难隧道”中凿出“中国速度”。
“大国工匠的培养非一日之功,需不断积累、精进和沉淀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国工匠、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。”彭斌柏表示,今年4月,教育部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,采取头部企业、高水平学校、行业组织“三组长”制,围绕教学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,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。
甘肃张掖市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器人焊接实训教室内,老师(左一)在指导同学们实训。王将摄(影像中国)
“不少一线技术能手都是我们专业课的老师。实习阶段,现场师傅还会一对一带徒。”陈鑫说,“师傅们的一言一行都传递出工匠精神,也成为我前行的动力、行为的准则。”
“职业教育的育人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、训练技能,更在于以工匠精神浸润心灵,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信仰和价值追求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聂伟说,在一项项重大工程中,工匠精神正在从课堂延伸至产业一线,成为支撑“中国精度”的精神力量。
“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,职业教育走出自我发展、自我循环的‘小逻辑’,走向服务经济社会、支撑国家战略的‘大逻辑’。”彭斌柏表示,下一步将紧紧围绕“办学能力高水平、产教融合高质量”的要求,强化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,扎实推进“新双高”综合改革试点,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、技术迭代更新同频共振,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。